当前位置:首页 > 公司法务 > 正文

公司法律事务:不得不说的竞业限制

2016-04-22 11:03:00来源:点击:

        保密与竞业限制条款是《劳动合同法》中为数不多企业可以与劳动者约定违约金的条款,企业如能在劳动合同设计中运用好这一法律规定,对于企业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十分重要。尤其是在当今商业、技术信息就是生产力的前提下,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对竞业限制条款的约定,尤其是针对创业型高新科技企业,预防因员工违法或不当行为给企业造成的损失,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以下一则真实案例,以供借鉴:

 
       四川某科技公司(简称“公司”)与李某签订了《劳动合同书》,合同约定李某担任公司的副总经理,约定了工资标准,合同期限。同时,还约定“乙方(李某)在任职期间对甲方(公司)的业务技术及相关文件有保密义务,不得从事与甲方义务范围相似的任何第二职业,除甲方安排的,乙方不得泄露一切与之有关的商业秘密和公司信息,乙方不得在任职期间违反公司制度,离职或解除合同起至2年内不得从事同行业、同类工作,违反以上条款,甲方将有权向乙方索赔经济损失人民币300000元,大写叁拾万元”。双方劳动关系于2011年2月10日解除,李某在2011年1月便以公司代理人名义开展与公司经营活动范围相同业务。最终经过法院二审审理,判决李某向公司支付违约金150000元。
 
       一审法院认为,依照《劳动合同法》第二十五条“除本法第二十二条与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,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”,公司与李某约定的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违约金属于无效约定,但是依据《劳动合同法》第十九条“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,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,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”的规定,判决李某在任职期间在公司支付了其公司情况下,为其他公司服务,给公司造成的损失即是工资损失,并且公司无须承担举证责任,因此李某应当赔偿公司违约损失为其获得的一月工资。
 
       法院宣判后,公司不服法院判决上诉至二审法院,二审法院认为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》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一款规定,董事、高级管理人员不得“未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同意,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,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”。可见,对企业高级高级管理人员,竞业限制不仅包括离职后的竞业限制,也包括劳动者在职期间的竞业限制。李某作为公司副总经理,在职期间也应受竞业限制的约束,这是法定的竞业限制业务。因此,公司与李某约定的竞业限制条款的内容并不违反法律、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禁止性规定,且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,属合法有效。一审法院认定《劳动合同》中约定的任职期间的竞业限制条款无效属于法律适用错误,二审法院依法予以纠正。
 
       二审法院根据查明的事实认为,李某在任职期间与离职后均从事了与公司经营范围相似的业务,尽管公司未向李某支付过任何与竞业限制条款有关的经济补偿,但李某不能据此不履行竞业限制义务,因为李某的行为违反了竞业限制约定,应向公司支付违约金。但是,认为违约金的约定过分高于实际损失,经李某请求,法院结合实际损失情况,兼顾合同履行情况,当事人的过错程度及预期利益等综合因素,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,依法将违约金调整为150000元。最终判决,李某向公司支付竞业限制违约金150000元。
 
        该案件属于劳动争议纠纷,而二审法院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没有拘泥于劳动法律,在《劳动合同法》的基础上综合引用了《公司法》的相关规定,做出了于法于理相对公平的判决。在设计企业劳动制度时,企业管理人员如能将竞业限制条款运用得当,则能很好的维护企业合法权益。同时,该案件启示公司企业管理人员,在为企业拟定《劳动合同》时,应当具备综合法律素质或由专业法律人士参与制定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马媛媛            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